华为成立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①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代表宣布创新中心在今天正式运营;
②包括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华龙讯达、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等16家企业参与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11月15日,在前海·宝安 AI向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
据悉,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致力于瞄准具身智能国际前沿技术,以产业应用场景为牵引,依托宝安区雄厚的先进制造业基础,充分利用前海深港及国际科技创新政策优势,联合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为技术研发成果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以打造具身智能产业链集散中心为愿景,打造一站式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旗舰平台,成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中心。
在前海合作区领导、宝安区领导及华为领导代表的共同见证下,开展了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与16家企业的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据《科创板日报》消息,本次签约企业包括乐聚机器人、兆威机电、深圳市大族机器人、墨影科技、拓斯达、自变量机器人、华龙讯达、深圳华成工业控制、中坚科技、埃夫特、北京创新乐知信息技术、数字华夏深圳科技、北京中软国际教育、浙江强脑科技、佛山奥卡机器人、禾川人形机器人等。
据了解,创新中心将整合华为2012先进制造实验室、华为云EI产品部、2012伦敦研究所、2012德国慕尼黑研究所等各部门具身智能相关能力,聚合华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资源,建设具身智能基础实验室,打造具身智能技术策源地;联合龙头企业建设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和产品解决方案;依托华为超千家软硬件生态伙伴、超万种应用生态伙伴以及超百万级开发者资源优势,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旗舰平台,提供一站式具身智能服务产品交易采购和技术服务,推动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宝安落地,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环节,兆威机电技术总监陈毅东发布了兆威机电全驱动仿生灵巧手项目,兆威研制的电动直驱多指仿生灵巧手采用全驱动方案,集成了包含触觉感知的控制系统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控制算法,具有17个主动自由度,并首创式将驱动器放置于指节内部,使每个指节可独立运动,实现复杂动作。并兼顾灵巧性和长寿命设计,可以满足灵巧手应用需求。
商汤科技总经理李廷波发布商汤智能汽车新技术——商汤绝影,商汤绝影围绕UniAD端到端的自动驾驶、以大模型为基础的座舱大脑和舱驾融合3大关键方向,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助力深圳抢抓端到端自动驾驶的战略窗口期,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实现超越车厂时空限制的价值闭环。
此次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是第二十六届高交会宝安区主题的重磅配套活动。
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在致辞中表示,前海作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始终走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前沿,前海在人工智能的产业布局、技术供给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通过独特的地理与政策优势,推动AI技术的落地与创新,此次前海与宝安的合作,将给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迎来了新发展格局。
宝安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倪勇表示,宝安作为深圳的制造重镇,已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宝安将以“应用场景”为引领,以“AI 赋能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抓手,积极联动前海构筑政策引导、金融赋能、项目共创的全链条生态,夯实算力、数据、算法等要素支撑,加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支持,鼓励“龙头”“链主”通过大模型牵引产业链上下游智能化升级,加速推动“AI+具身智能”“AI+智能终端”“AI+智能汽车”“AI+科学研究”等全场景应用,加快构建立足深圳、面向大湾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集聚区。
此次前海合作区与宝安区双区的携手,吸引了来自华为、腾讯、西门子等企业以及一批在大湾区在人工智能中各层面细分领域领先的企业、人才汇聚。后续,前海+宝安”,将实现“1+1>2”的聚合效应,打通人工智能从技术研究到产业化转化的“前海+宝安”实践,打造湾区AI产业支撑极,加快建设立足深圳、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高地。
相关企业信息:
▍乐聚机器人
乐聚与华为的合作由来已久,2024年3月,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与乐聚机器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探索“华为盘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打造通用具身智能解决方案,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放生态平台。在今年6月21日华为开发者大会上盘古大模型5.0发布环节,就让乐聚的人形机器人亮相展示,这款名为“夸父”的人形机器人,是中国国内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开源鸿蒙人形机器人,由乐聚提供硬件,华为提供软件和系统,使得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泛化能力上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已经实现人形机器人小样本下的泛化操作,在工业、家庭场景中展开测试。
目前华为与乐聚的合作仍在深度推进中,华为目前提供的盘古大模型大脑、开源鸿蒙操作系统平台,能够让机器人完成10步以上的复杂任务规划,并且在任务执行中实现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同时盘古大模型还能生成机器人需要的训练视频,让机器人更快地学习各种复杂场景。未来华为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快速提升,将使得机器人能够模拟人类常识进行逻辑推理,在现实环境中高效精准地执行任务,从而有效解决复杂环境感知与物理空间认知的难题。
通过集成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能力,盘古模型还将赋予机器人适应性和灵活性,无论是面对工业环境还是家庭生活场景,都能游刃有余。11月14日,乐聚机器人还推出的一款创新产品“智能讲解”人形机器人,内部同样接入的华为盘古等多模态大模型,用户可通过一键训练功能,定制专属讲解员。机器人具备全展区精准导航和自主避障功能,能够针对特定展区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参观者的体验,还支持83种语言,包括中文、英文、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和韩语等,适合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客户。
▍兆威机电
上市公司兆威机电最开始做电机齿轮起家,公司在微型驱动领域有着二十多年的深厚积累,在电机和驱动领域有着较强的技术实力,自研生产销售有无刷空心杯电机及微型精密行星减速器,且规格尺寸涵盖6mm-12mm的灵巧手需求类型范围,10月下旬,深圳先进院与兆威机电成立了“灵巧手智能系统创新联合体团队”共同研发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灵巧手智能系统,能让灵巧手可以在50秒内实现‘位置到达任务’的自主学习,例如”灵巧手“不依赖人类的先验知识,很快自主探索学会拧瓶盖这样的动作。11月14日,兆威机电推出手指集成驱动的高可靠灵巧手。该产品采用了独特的单关节驱动技术,整手配备了17个主动执行单元,其中单指可达3个及以上主动执行单元,实现了类人手的灵活性和高集成度。同时,兆威机电自主研发的柔顺控制算法,使灵巧手能够执行复杂的抓握任务,为智能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应用提供了全新可能性,可适应工业生产、特种作业、生活服务等复杂多变的操作环境,为各种应用场景提供了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兆威机电还参与由深圳优必选牵头筹建的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该中心设立的“深圳人形机器人国创中心有限公司”持股企业包括德昌股份、兆威机电、笛卡尔、华成工控等产业链企业,聚焦探索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兆威机电据称已经供货优必选和 Figure人形机器人。网传,兆威机电还正在向特斯拉送样验证,而苹果最新的桌面机器人也既有可能采购公司相关产品。
▍深圳大族机器人
深圳市大族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大族激光的控股子公司,是在大族电机机器人研究院100多人的团队基础上孵化而成的高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技术团队主要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管团队成员均具有大族激光十多年的管理经验,并在宝安区和佛山有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30000台。目前,大族机器人已经批量生产了Elfin系列6轴协作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双关节模组设计,在达到10KHz的控制频率下仍能有非常好的抗干扰性能,高刚度的设计使其重复精度能够达到±0.03mm,可应用于自动化集成生产线、装配、拾取、焊接、研磨、喷漆等领域,已经成功出口到包括欧美日韩在内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族机器人继承了大族激光在焊接领域的核心能力,其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在焊接领域有着易用、高效、高精度的美誉,还开发了机器人电机、伺服驱动器、机器人控制器、机器视觉等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目前公司还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展机器人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开发。与华为的合作,将有望提升大族机器人的智能化和自主化程度,让其机器人更加简单易用。
▍墨影科技
墨影科技专注于移动协作机器人(MCR)及其应用集成系统的开发,自主研发了一体化控制及多机调度系统、全向双臂移动协作机器人、全向单臂移动协作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和产品,在自主导航、高维度复杂环境运动规划、双臂协同、人机共融等领域有着一定积累,已形成了“AI+移动协作机器人+先进制造升级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链完备产品及服务体系,其研发的移动协作机器人(Mobile Collaborative Robot,MCR)是一款移动协作复合机器人,产品解决方案在CNC精密加工、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有深度应用。
墨影科技智能机器人通用系统将机器人控制模块化和抽象化,可以快速完成机器人在复杂场景和任务下的部署;可全面连通工厂内的平台、各品类机器人和智能化、自动化终端设备,从而让系统集成、部署实施、应用开发更简单。同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数据可视化、智能分析及管理,可实现方案模拟仿真、资源最优化分配及全厂数据化升级管理。与华为的合作,将提升其机器人及其相关智能系统的技术研发以及项目开拓能力,确保在工业移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技术领先性以及产品落地能力。
▍拓斯达
上市企业拓斯达10月与华为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工业机器人产品,同时开发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控制解决方案。拓斯达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在市场上有着独特的竞争力。而且该公司的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采用了华为的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拓斯达通过将该系统部署在机器人云端服务器、边缘数据中心及端侧工业控制系统中,使得机器人能够在多样化的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尤其是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这种控制平台显示出极高的适应性,能够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灵活性。
拓斯达所做的运动控制平台在智能与具身结合过程中起到类似“小脑及脊椎”的联接作用,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核心部件。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能提升数据处理速度及服务器连接效率,显著提升端侧系统的整体响应速度和决策质量,为工业制造企业优化生产力并提升运营效率。同时,这种通用机器人“感-算-控”一体化高性能运动控制平台拥有具身智能特点,可支持不同构型的机器人,可实现跨硬件平台部署和云边端分布式部署以适应不同的AI算力要求,能作为运动控制物理引擎接入AI仿真系统,有助于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目前拓斯达全资子公司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拟与东莞市晨拓智米企业管理中心共同投资设立了矩阵智控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自变量机器人
具身智能创企【自变量机器人】(X Square)成立于2023年12月。公司致力于通过研发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的路径,实现通用机器人,自变量机器人的创始团队,兼具Robotics Learning(机器人学习)和大模型的双重背景,成立以来,自变量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通用操作模型的研发上进行了快速迭代。成立仅2个月,自变量机器人就训练出了第一版具身智能操作模型,可实现切菜、倒水等长序列复杂任务。在2024年中,模型在特定任务上已显现出少样本学习和自发的跨任务迁移能力。
11月,自变量机器人发布了大参数规模的具身智能通用操作大模型:Great Wall系列(GW)的WALL-A模型,采用的技术路线为“统一具身智能大模型”,基于该大模型,双臂机器人可做到用极少的样本,完成各种物理环境变量、动作模式的泛化和迁移,并利用低成本硬件即可实现对不规则物体的精细操作(如抓握、拾取、切割等),以及折叠衣服、冲泡饮料等复杂任务,展现出相当程度的泛化性能。与华为合作后,自变量机器人将致力于研发下一代统一具身智能大模型,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更多场景下的训练与应用落地。
▍华龙讯达
前不久华龙讯达基于华为OpenHarmony打造出的HualongOS华龙工业操作系统亮相工博会,这也是第一款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国产工业操作系统,专为工业自动化精心设计,具有极高的智能化水平与出色的灵活性,它能够与机器人等各类工业设备完美适配,促使设备间高效协同运作,助力企业构建智能化生产管理体系。在解决设备联动的基础上,华龙讯达还推出了工业全场景HMI、SCADA中间件及业务层软件的能力,实现与应用层的通信以及对各类设备的信息化建模。针对面向工业场景的特殊性,适配华龙自研时序数据库,集成工业总线解析与通讯的应用能力,具备在系统层之上提供行业级应用解决方案的卓越能力,能实现了设备智能控制、机器人精准操作以及云上订单管理,通过实时仿真优化和 AI智能决策,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
此外,华龙讯达还有以JIC 8010 为代表的全国产化高性能大型PLC,配合木星工业自动化平台,能实现厂内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全栈自主可控,应用场景可涵盖3C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机械加工、食品饮料包装等众多领域,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深圳华成工业控制
华成工控成立于2005年,是以研发运动控制为核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华成工控也是华为云重要的生态伙伴。无论是精密复杂的机床加工演示,还是高效流畅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流程,控制系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华成工控最出名的是恒力跟踪控制技术等控制系统,其研制出的机床线性机器人控制系统QC-L4L,系统采用多芯直连驱控一体的方式,实现了高速运动和高精度定位。在机床加工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减少误差,控制精度可达0.01mm,精准实现工件的自动抓取、上料、下料等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其抛光打磨机器人则在复杂工况下使用时更智能、柔顺、安全,而且通过拖动示教可实现随机定位,操作和示教更人性化、便捷,在轨迹精度、力控算法等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小段平滑轨迹精度、恒力跟踪技术在国内名列前茅。
华成工控近年来还自主研发了多关节机器人驱控一体机,它采用全新架构伺服控制系统,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还可适配多个轴关节、不同类型的机器人结构算法,为不同工业场景下的设备升级和改造创造了便利条件。国内左龙智控、国耀智能、菲夫机床等许多展商使用的是华成控制系统生产。
▍中坚科技
上市公司中坚科技前段时间投资了挪威知名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1X,而且是1X的零部件供应商。今年初中坚科技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领域,打造新的业绩增长曲线,10月中旬,中坚科技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中坚智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用以推进海外智能机器人产品的商务和产品配套合作,主要就是与1X公司在供应链上进行合作。1X背后其他股东还包括全球顶尖AI公司Open AI。
8月底,1X推出了面向家用消费市场的新一代NEO双足人形机器人,NEO目前能够胜任多种家务任务,从整理厨房餐具、递送物品、到完成泡咖啡等复杂操作,有消息称1X公司计划在明年实现初步量产,并在未来每年实现数量级的产销量提升,未来将对于行星滚柱丝杠等产品有着更多的市场需求。本次合作后,中坚科技的行星滚柱丝杠有望进入华为机器人生态体系。
▍埃夫特
上市公司埃夫特旗下子公司启智正在快速打造全球第一款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该底座不同于传统机器人示教编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通用底座,埃夫特将能借此在不同的机器人载体上,让机器人更聪明胜任多种任务,变身真正的“多边形战士”。 该智能机器人通用底座拆分成三层架构,分别是由算法层和数据层构建的最底层、类似ROS的系统中间层,以及展现在开发者层面的开发环境和生态层,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设和实践,从而真正在传统机器人架构上实现革新。
埃夫特这种智能机器人通用技术底座基于其自研控制系统搭建,底层架构的重构,意味着机器人能够更好实现期望的运动轨迹规划动作,并在焊接、喷涂、抛光、涂胶、装配、抓取等工业场景和其他更高级的服务行业场景中,进一步融合环境感知、目标识别、决策制定等复杂功能,为机器人的自主导航、精确控制和复杂任务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望助力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更好实现复杂任务。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
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前不久,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WRC上展示了全新的交互型人形机器人“夏澜”,数字华夏公司首创“人形交互机器人”概念,其核心目标是打造“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希望能突破传统机器人的冰冷界限,创造真正能与人类产生情感共鸣的智能伙伴。数字华夏的夏系列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亮点在于强大的 AI 系统,官方将其称为“智慧大脑”,能展现丰富表情的“百变人脸”、接近真人的“高仿外观”、流畅的“丝滑动作”控制系统,以及自然的语音交互能力。
数字华夏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自监督学习控制算法。这种算法模仿人类学习方式,通过机器人的视觉系统观察和学习环境中的行为。这不仅提高了机器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还减少了对外部数据的依赖,对提升机器人智能化程度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数字华夏的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轮式、双足),商用清洁机器人,在以交互服务为核心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中,还提供E2E定制服务。
▍浙江强脑科技
强脑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华为在脑机接口(BCI)领域的合作方。强脑科技长期致力于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底层技术的突破与研发,为残疾人康复、孤独症等脑疾病提供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已有智能仿生手、智能仿生腿等多款机器人末端应用产品落地。例如其BrainCo轻凌M3智能液压仿生腿可以通过传感器系统进行数据实时采集获取,经过算法处理后转化为指令控制,从而做到针对当前运动状况进行动态的实时适配,满足下肢截肢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场景中所需要的动作自由度,用户可以像控制自己的腿一样控制假肢,舒适、安全、自由地行走。其BrainCo智能仿生手采用开创闭环微电流刺激( Closed-loop 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产品将工业设计和人机交互设计与脑机接口技术的深度融合。
今年 9 月,华为还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神经电信号 AI 创新&实训中心领域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旨在培育脑机接口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时在科创研究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携手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进步。
▍佛山奥卡机器人
佛山奥卡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是一家致力于用智能机器人技术推动产业革新,为建筑施工产业提供智能施工解决方案的建筑机器人公司。公司创始团队在地坪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抹灰工程、墙板工程、机电工程等建筑机器人领域有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拥有智能制造和智慧物联等方面成功的产业化经验。
奥卡机器人的产品英雄900地坪研磨机器人是一款搭载最新科技的地坪研磨机械设备,已在65多个城市130多个项目应用。机器人配备行星减速机,应用激光SLAM算法,可迅速定位建图实时路径规划,自动高效研磨作业,而且具备智能磨盘保护系统,遇障毫秒级反应,安全耐用,同时该机器人能研磨,能抛光,并配备先进的吸尘系统,让施工轻尘无忧。
▍浙江川禾人形机器人公司
川禾人形是由上市公司禾川科技成立的子公司。作为龙游智能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禾川科技在编码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基本实现了技术自主可控,合川科技前段时间传出在部件、组件上已取得少量订单。禾川科技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规划主要是部件、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本体代工业务。此前10月底,禾川科技还展出通用型人形机器人“YOLO”游龙01,有消息称浙江工业大学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与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三方目前正筹建共建联合实验室。
未来,禾川科技将以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富士康’为发展目标,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并进一步针对行业内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展机器人本体代工业务。川禾人形将有望承接部分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落地验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