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MLCC市场疲软,车用MLCC却动力拉满
一. 消费规MLCC市场疲态尽显
MLCC,即多层陶瓷电容器,是保持电子产品内部电流稳定的零部件,因为用量大(1部手机可用约1000个)、体型小(面积小的还不到1毫米),广泛应用于PC、手机、汽车、医疗等领域,是世界上用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片式元件之一。
MLCC厂过去五年连续性大赚,累积雄厚的资本。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全球MLCC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821.4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47.1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2%,预计2022年将达1204.4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不过这一情况从2021年第四季转冷,消费规MLCC市场显露疲态。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测,受到旺季不旺与ODM拉货态度保守的双重夹击,这个旺季市场的表现不会出彩,预计第四季MLCC供应商平均订单出货比值将下滑至0.81。
数据来源:集邦咨询
同时,报告显示,截至 11 月上旬,MLCC 供应商自有库存水位平均仍在大约 90 天,而渠道代理商端平均库存也落在 90-100 天,若加上大型 ODM 目前 MLCC 平均库存仍在 3~4 周(约 30 天),距离整体市场(合计代理商、供应商、ODM)平均健康水位 120 天仍有一段距离。
在全球经济仍处疲弱、国际形势复杂以及疫情影响下,终端需求疲软,消费电子市场呈现疲软状态。
二.车用MLCC成增速引擎
与消费级MLCC相反,汽车领域的动力值则已拉满。
而随着汽车的电动化趋势,单车MLCC用量大幅增加,电动引擎、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器、逆变器、充电系统等均会提升高电容MLCC用量。
根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统计,2022 年全球车用 MLCC 用量将超 4300 亿颗,2025 年有望突破 6000 亿颗,同时,至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 MLCC 用 量将首次超过燃油车用量。
数据来源:集微咨询
新能源汽车的强势驱动下,促使不少MLCC供应商将车用MLCC作为运营重点。尽管在疫情,消费电子市场疲软的现状下,MLCC龙头企业依旧纷纷在扩充其车用MLCC产能。这其中,市占率达到50%的日系MLCC厂商率先宣布扩充计划。
2021年,村田收购美国的Eta Wireless,同年十一月宣布在泰国开始新公司;近期村田宣布旗下位于中国的子公司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已于2022年11月在无锡动工兴建MLCC材料新工厂, 总投资约22亿人民币,计划2024年建成。
2021年开始,太阳诱电也先后宣布在日本八幡原工厂厂区、马来西亚以及太阳诱电子公司(常州)等新建工厂,总投资约约170亿日元,计划2023年建成。
京瓷2021年4月也表示将从2021年起三年内投资4500亿日元用于扩建位于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工厂生产设备,扩大供应能力;2022年京瓷又宣布将投资150亿日元在日本鹿儿岛盖新工厂,目标在2025年度倍增MLCC销售额。
东丽也计划投资80亿日元提升MLCC制造所需的聚酯薄膜产量,升级后的工厂预计于2025年投入生产。
此外,国产系MLCC厂商也动作不断。
国巨2021年表示高雄大发三厂将有40——50%产能切入车用领域,预计到 2023 年底,将把汽车电子的收入比例从目前的 18-20% 提高到 22%。
风华高科在今年年初宣布,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于今年年初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将用于“祥和工业园高端电容基地建设项目”以及“新增月产280亿只片式电阻器技改扩产项目”。
2021年宇阳科技分别在深圳、东莞、滁州三地规划了三座研发和生产基地,总投资22亿人民币,全部量产后产能将提高三倍。
芯声微也在2021年宣布计划在淮安达康智能装备产业园投资6.5亿元以上生产MLCC片式电容,项目投产后将年产350亿只MLCC。
从国内外MCLL厂商不断扩厂,增产车用MCLL可见,厂商普遍对于车用MCLL行情看好,车用市场随着半导体 IC 短缺逐渐缓解,拉货动能稳健,将成为供应商明年主要营运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