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或失国内约30亿美元市场,车用储存短期仍难替代
美光受到国内相关官方认定具有安全疑虑,国内供应链加速转移美光采购比重。
大国科技战角力再起,美国存储器大厂美光(Micron)被认定有严重安全问题隐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采购将首当其冲,据估计,美光可能将失去国内市场约30亿美元营收挹注。
国内业界指出,从2022年下半开始寒蝉效应已提前显现,服务器大厂及主要存储器模块厂相继展开供应商替代方案,惟车用储存领域短期内仍有过渡阵痛期,短期内国内业者不容易找到美光的替代。
国内供应链「去美化」趋势将如箭在弦上,美国是否将再祭出反制也引发业界忧心忡忡。
中美科技争霸持续剑拔弩张,自从3月底传出美光在国内面临未能通过国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美国政府进而要求韩国,若国内禁止美光销售存储器,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SK海力士(SK Hynix)等业者将不填补国内需求的缺口。
尽管美光日前突然增设国内区总经理职位,由原本负责DRAM封装与测试部门的吴明霞来担任美光国内区总经理,并继续兼任DRAM封装与测试运营企业副总裁,借此强化美光与国内当地生态的互动,但美光被锁定为政治目标已非短期能化解。
业界人士解读,过去美光并没有在国内设置相关职位,过去国内业务可能是由台湾或美国来管辖,受到中美关系紧张,美系业者开始切割与国内的管理阶层,美光此举不仅是希望由国内人来化解国内冲突,也是针对区域性管理进行切割。
随着国内官方敲定,将限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向美光采购,虽然官方并未明确定义,但预料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以及金融、电信、电力、教育等领域的关键供应商都将受到影响,包括云端服务供应商、服务器厂商、电信运营商等将率先回应。
根据美光2022会计年度数据,来自国内市场的营收占比约10.7%,相当于挹注美光的销售额约33亿美元。
据估计,国内存储器代表厂商长江存储以及长鑫存储在全球合并市占率约5%左右,加上先进制程设备受到美国禁令锁喉,短期内仍难完全吃下美光的市占,预料在DRAM及NAND Flash市场销售低迷下,美光在国内约30亿美元的市场大饼将由韩系及日系的供应商各自瓜分受惠。
供应链指出,过去国内服务器采购美光比例最大的业者为超聚变,从2022年起已经开始替换供应商;而美光在国内的主要两大存储器模块厂客户为江波龙及佰维,其中,江波龙在2019~2021年累计采购金额超过人民币77亿元,供应比重约超过3成,而佰维近年来也有2成以上的供应来自美光。
从2022年下半开始,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下,业界已传出,美光积极推动美国芯片法案,且受到美国拜登政府支持的身份格外敏感,包括江波龙、佰维等国内业者相继嗅出政治风向转变,大量订单持续转向韩厂,尽管消费性电子应用并未受到此次安全审查的限制,但产业寒蝉效应早已提前蔓延,未来势必将加速降低美光的采购比重。
不过消费性应用转换供应链容易,但汽车供应链却是无法说换就换,由于美光在全球车用存储器市占率位居领先,据估计,美光在国内的车规存储器市占率超过35%,且车用储存产品验证周期约达1~2年。
业界认为,一般乘用车不在限制范围内,改换供应链的迫切性较低,但商用车网将牵涉到运营平台和数据中心网络使用,预料将受到限制波及,短期的替代供应恐将面临阵痛期,但长期替代比重必定将提升。
业界认为,美光遭到国内禁售已在预料内,但值得注意的是,中美双方是否将引爆新一波制裁战场,若美国下一步反制措施将扩大制裁国内云端服务器业者、瞄准国内品牌的手机生产商和软件等,国内也可能再砍一刀,全面禁止采购美光产品,甚至限缩其他美系大厂在国内商业活动。
对于国内认定具有安全疑虑问题,美光发布声明指出,目前已接获国内网信办通知审查结论,美光将评估结论内容与后续移动,再考量下一步工作,也期待继续与国内当局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