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或将限制中国经第三国购买AI芯片
据香港《南华早报》12日报道,美国拜登政府计划于12月底前采取新措施,限制中国从第三方国家获取先进人工智能(AI)芯片,特别是用于训练AI模型的绘图处理器(GPU)。此举旨在填补现有漏洞,控制美国产品扩散,确保美国在全球AI领域的领先地位。
报道指出,尽管新措施实施日期可能有所变动,但美国自12月起已对中国实施新一轮半导体出口管制,包括限制高频宽存储器、半导体开发工具及部分芯片制造设备出口,并将140家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列入黑名单。若新措施落实,将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制裁再次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出口限制,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仍有人通过走私方式向中国供应GPU。同时,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因担忧美国进一步实施出口管制,今年以来中国企业大量进口芯片囤货,进口芯片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14.8%和10.5%。
以下是详细介绍:
限制背景
美国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由,声称中国获取先进AI芯片可能会助力军事发展,如引导高超音速导弹、建立先进监视系统或破解美国绝密代码等,实则是为遏制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进步,维持其在全球AI领域的领导地位。
限制措施
• 限制出货类型:新规将侧重于限制用于AI模型训练的高性能图形处理单元(GPU)等硬件的全球出货,还可能包括对全环绕栅极晶体管(GAA)等尖端芯片架构技术及相关制造设备的限制。
• 建立“国家/地区上限”:限制GPU等受限硬件在特定地点的出货量,防止中国企业通过第三国大量采购芯片,控制芯片流入中国的规模。
• 实施全球许可系统:要求芯片制造商向美国政府报告相关出货信息并获得许可,以便严格监控芯片流向,确保无未经授权的芯片通过第三国进入中国。
• 加强对第三国管控:要求芯片制造商获得向其他受美国武器禁运的国家出货的许可证,防止芯片通过这些国家流向中国。
影响
• 对中国的影响:短期内使中国AI企业面临芯片短缺,增加研发和运营成本,延缓产业发展速度,但长期来看,会促使中国加快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的进程。
• 对美国企业的影响:英伟达、AMD等芯片巨头将失去中国庞大市场,营收可能受显著影响,削弱其在全球芯片市场的竞争力。
• 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破坏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分工合作格局,导致产业链不稳定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全球科技产业协同发展。
中方态度与应对
中国已多次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方这种滥用出口管制措施、破坏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为。一方面会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国产芯片技术的突破和发展;另一方面会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科技合作环境,共同推动全球科技进步。
(内容来源:芯榜及网络资料,芯闻道综合整理)